纖維紡織產品在日常生活、建筑、醫藥、生物等方面有普遍的應用,但未經過阻燃整理的纖維織物具有易燃性,容易在使用過程中引發火災,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阻燃纖維一般指在高溫燃燒環境中不能燃燒或者不能充分燃燒的纖維材料,與明火接觸后不會產生火焰或只能產生細微的火焰,與火源分離后火焰迅速熄滅。目前,棉質紡織品的阻燃整理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合成纖維的阻燃整理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阻燃整理后,合成纖維染色織物的耐久性、手感、染色效果、強度等性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合成纖維阻燃單體合成費用比較高等。阻燃纖維一般指在高溫燃燒環境中不能燃燒或者不能充分燃燒的纖維材料。阻燃纖維生產廠家
滌綸纖維具有良好的保形性和抗皺性,較高的彈性恢復性能和強度,且滌綸織物抗皺免燙、堅固耐用、不沾毛。阻燃滌綸纖維遇火時只會產生熔滴,不會燃燒,即使經過35~50次洗滌,阻燃性能也不會改變。阻燃滌綸纖維普遍應用于室內裝飾織物、帳篷、飛行服、降落傘等。棉綸纖維也被稱為聚酰胺纖維,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回彈性和強度,其工業產量只次于滌綸纖維,普遍應用于工業、醫療等領域。但棉綸纖維中含有化學性質較為活潑的酰胺鍵,在高溫環境中,酰胺鍵極易與阻燃劑發生反應,使棉綸纖維發生降解。光譜熱DTY長絲費用高技術型阻燃纖維本身就具耐高溫阻燃的性能,且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耐高溫纖維,如聚苯咪唑纖維;耐高溫腐蝕纖維,如聚四氟乙烯;良好強度纖維,如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耐輻射纖維,如聚酰亞胺纖維;另外還有阻燃纖維、高的分子光導纖維等。纖維細度達0.5→0.35→0.25→0.27(dpf)的滌綸,規格有:50/144、50/216、50/288超細滌綸。主要由PET/COPET或PET/PA組成,海島型纖維:細度可達0.04-0.06dpf,還有易收縮海島型復合纖維,可做仿麂皮絨外衣、家紡和工業用布。復合分割型纖維細度為0.15-0.23(dpf),有DTY絲80/36×12,也可做仿麂皮、桃皮絨紡織品。纖維截面異形化:Y字型、十字形、W形和骨頭形等,增加表面積,纖維表面有更多的凹槽,可提高傳遞水氣效果。中空或多孔纖維:利用毛細管作用和增加表面積原理將汗液迅速擴散出去。PLA纖維也存在一些缺點:耐磨性差,熔點低。合成纖維的生產有三大工序:合成聚合物制備、紡絲成型、后處理。
按加工方式對天然纖維有不同初加工和改性的纖維。按紡織方式有高速紡絲、牽伸絲(DTY)、預或全取向絲(POY或FOY)、變形絲等。按資源儲備狀態可分為大種纖維和特種纖維。纖維的充填能有效地提高塑料的強度和剛度。纖維增強塑料屬剛性結構材料。纖維增強塑料主要有兩個組分。基體是熱固性塑料或熱塑性塑料,用纖維材料充填。通常基體的強度較低,而纖維填料具有較高的剛性但呈脆性。兩者復合得到的增強塑料中,纖維承受很大的載荷應力,基體樹脂通過與纖維界面上的剪切應力,支撐了纖維傳遞了外載荷。棉綸纖維中含有化學性質較為活潑的酰胺鍵。
天然纖維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經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飼養的動物上直接取得的紡織纖維,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材料來源。全世界天然纖維的產量很大,并且在不斷增加,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材料來源。盡管20世紀中葉以來合成纖維產量迅速增長,但是天然纖維在紡織纖維年總產量中仍約占50%。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纖維主要有,棉花,麻類,蠶絲和動物毛。其中棉花和麻類的分子成份主要是纖維素,而蠶絲和毛類的分子成份主要是蛋白質(呈聚酰胺高的分子形式存在)。凝聚相阻燃作用的效果,與阻燃劑同纖維在化學結構上的匹配與否有密切關系。全譜熱中空蓄熱短纖供貨公司
普遍應用于工業、紡織、建筑等領域。阻燃纖維生產廠家
綠色纖維、生態纖維尚未建立可檢測的國家標準,其概念還缺乏定性、定量的解釋,有待完善。目前一般認為的天使纖維,生態有機棉等也只能稱為準生態纖維。傳統的“綸”族化纖有滌綸、腈綸、維綸、丙綸、氯綸等,其共有的缺點是回潮率低,吸濕、放濕性差,可依其特點,通過差別化改性,甚至成為仿真和超真天然類纖維。納米復合纖維將成為今后發展的方向。納米技術通過特定材料超微化或二維化處理,使材料性質發生變異形成納米晶粉或薄膜,再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如涂層、空隙滲透、膨化、溶劑介入、氧化、還原、滲透、嫁接等方法,從而使纖維具有良好強度、高模量、高彈性、高導電、高儲能、高透光、抗屏蔽、高保暖、抗細菌、阻燃、防臭等特殊功能,這也是今后高科技纖維的發展方向。當前,石墨烯納米復合纖維已成為發展的重點,其應用也日益廣闊。阻燃纖維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