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能源技術蓬勃發展,節能評估服務不斷與時俱進。密切關注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儲能技術發展動態,將新能源應用納入評估范疇。為企業提供專業評估與咨詢,幫助了解新能源特點與適用場景,制定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結合的節能方案。推動企業能源多元化供應與高效利用,助力企業向新能源領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節能評估服務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作,融合多領域專業知識與豐富實踐經驗。它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先進專業的方法,對各類項目與企業進行深入評估。從前期診斷、方案制定到實施指導、效果評估,為節能目標實現提供全程保障。在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促進能源高效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節能評估深入剖析,為企業定制專屬節能方案。安徽降耗措施節能評估整改驗收流程
節能評估用能結構合理性評估標準體系
1、國家標準體系
(1)GB/T13234《企業節能量計算方法》:通過基期與報告期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差計算節能量,公式為:節能量=(基期單位能耗-報告期單位能耗)×報告期產量-調整量該方法適用于工業領域能效評估,需結合生產數據動態調整。
(2)《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明確鋼鐵、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能效約束值。例如:棉印染加工: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標、桿值28千克標煤/百米煉油:單位能量因數綜合能耗標、桿值7.5千克標準油/噸·能量因數
2、國際標準IPMVP:
適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通過測量與驗證量化節能效果,尤其適用于建筑和工業改造項目 上海降耗措施節能評估實施細則做好節能評估,為企業降本增效,為未來蓄勢賦能。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數據中心、5G 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的能耗問題日益凸顯,節能評估服務成為解開能源消耗難題的關鍵鑰匙。針對這類高耗能的新興設施,節能評估通過對制冷系統能效、供電系統損耗、服務器運行效率等關鍵環節的深度剖析,結合液冷技術、模塊化供電、智能運維等前沿方案,構建準確的節能優化模型。不僅能大幅降低設備運行的電力成本,還能減少因設備過熱引發的故障風險,為數字經濟的綠色、穩定發展筑牢能源根基。
節能評估中工藝設備主流節能技術措施
1、余熱回收系統
(1)化工行業:塔能科技熱回收+空化泵技術,回收廢煙廢熱用于制冷/制熱,節能率30%。
(2)鋼鐵行業:水城鋼鐵高爐沖渣水余熱回收,年節約標煤7196噸,減排CO1.7萬噸,PUE值降至1.25。
(3)冶金行業:安德里茨為唐鋼鍍鋅線新增余熱回收系統,噸鋼能耗降低8-10%,年減碳1.2萬噸。
2、電機系統改造
(1)永磁電機+變頻器:效率達95%以上,體積比傳統電機小30%,電費成本降低30-60%。
(2)空壓機改造:將132kW工頻機更換為永磁變頻機型,年節電量達19.8萬度。
(3)智能控制系統:采用數字多核控制系統,每秒完成超萬次信號處理,抗干擾能力強。
3、氫能技術應用
(1)鋼鐵行業:氫能煉鋼示范項目實現噸鋼CO排放減少50%,年減排量達82500噸。
(2)重卡運輸:氫燃料重卡運營成本比燃油車降低40%,單臺年減排CO120噸。
(3)分布式發電:燃料電池系統動態平均效率>51%,投資回收期3年。 節能評估為企業節能降耗按下 “加速鍵”。
2025年政策對用能結構提出的新要求
1、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標提升至20%,分布式光伏從"積極發展"升級為"保持良好態勢",并強調氫能、生物質能等多元替代。
2、行業差異化管理:
(1)工業:要求重點領域能效對標國際先進水平
(2)建筑:城鎮新建建筑100%達到綠色標準
(3)交通:推進氫能重卡標準制定及多式聯運優化
3、動態監測機制:國家發改委要求建立重點用能單位檔案,覆蓋能源消費量、結構、設備能效等數據,實現分級(國家-省級-企業)在線監測。 節能評估細查能耗漏洞,創新舉措實現綠色增長。安徽綠色工廠節能評估評審驗收
做好節能評估,優化能源結構,共建生態未來。安徽降耗措施節能評估整改驗收流程
節能報告合規實踐建議:
1、建立全過程管理體系:(1)項目前期:進行節能合規性審查,確保符合政策。(2)設計階段:優化能源系統設計,選用高效設備。(3)施工階段:嚴格按圖施工,做好隱蔽工程記錄。(4)運營階段: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定期進行能源審計。
2、關注政策動態:(1)定期核查國家和地方節能政策更新。(2)參與行業能效標準制修訂過程。(3)建立政策追蹤機制,指定專人負責。
3、利用激勵政策:(1)申請節能技術改造補貼(可達項目總投資30%)。(2)參與綠電交易和碳市場獲取額外收益。(3)申報綠色工廠、零碳園區等示范項目獲取政策支持。
4、專業能力建設:(1)培養內部能源管理師隊伍。(2)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節能診斷。(3)建立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實現精細化管理。 安徽降耗措施節能評估整改驗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