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福安介紹,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作為變革開放的標志性區域,高度重視助力中企出海,高質量共建中亞絲綢之路。特別是虹橋海外發展服務中心成立后,不斷集聚起金融、法律、稅務、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多類500多家國際化專業服務機構,精細服務企業高質量走出去。他還介紹,2023年,國家批復同意《關于在上海市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的方案》,明確在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打造絲路電商輻射區,這對商務區服務中亞絲綢之路市場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年,絲路電商伙伴國出口額同比增長48.44%。同時,依托進博會期間啟動的絲路電商數字技術應用中心,以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跨境電子提單、跨境商品溯源、跨境電子發票互作等創新制度已經向長三角推廣,為絲路電商伙伴國開展經貿往來提供了不少與國際經貿規則相一致的應用技術服務。虹橋設立專項基金,緩解中企出海資金壓力,支持海外業務拓展。江蘇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熱線
在全球經濟格局風云變幻之際,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啟后,其 “美國優先” 戰略持續加碼。白宮接連發布行政令,對半導體、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實施嚴格出口管制,同時將 2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關稅從 15% 上調至 25%,并將部分中國企業列入 “實體清單”。除關稅壁壘外,美國還通過金融制裁、供應鏈重構等組合拳,迫使盟友建立 “去中國化” 產業鏈。這種單邊主義行徑不僅打破了 WTO 框架下的多邊貿易平衡,更在全球航運、跨境支付等領域制造系統性風險。數據顯示,2024 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同比下降 18%,東南亞替代中國對美出口增長 32%,全球供應鏈呈現出 “短鏈化”“區域化” 重構趨勢。中國企業海外訂單履約成本激增,海外并購項目因審查流產率上升 47%,“走出去” 的征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地緣政策與商業環境雙重挑戰。江蘇一站式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性價比虹橋開展品牌培育計劃,提升中企海外品牌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隨著開幕日期的臨近,籌備工作正以“中國速度”持續升溫:全新升級的“數字進博”平臺將實現全流程智慧辦展,從線上預約、展品展示到交易洽談均支持AI智能匹配與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賦能展品通關“秒級響應”,讓跨國展品實現“即到即驗”;人文交流展區新增“絲路非遺工坊”,不僅設置了蘇繡、剪紙等中國非遺技藝現場展演,還邀請阿富汗藍染、土耳其陶瓷等絲路沿線國家非遺傳承人開展文化對話,讓經貿合作與文化交融相得益彰。從首屆進博會的“試驗田”到如今的“示范田”,這場全球經貿盛宴始終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通過設立合作專區、舉辦沿線國家投資推介會等創新形式,必將為后時代的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能,在高質量共建經濟發展區的征程中,書寫國際合作共贏的嶄新篇章。
反觀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正以戰略性眼光構建“一核兩帶三片區”的產業新格局。在“一核”帶領下,虹橋樞紐重心區形成品質商務集群;“兩帶”沿軌交與生態廊道延伸,串聯起智慧物流與綠色科創產業;“三片區”錯位發展,分別聚焦國際貿易、總部經濟與臨空產業。這片熱土已集聚3000余家總部企業,其中不乏世界500強區域總部與行業隱形TOP,形成強大的產業虹吸效應。作為高級別航空樞紐,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日均起降航班超1200架次,構建起通達全球的空中網絡。依托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高級別開放平臺,年均吸引超500家世界500強企業參展,累計達成意向成交額超3500億美元,成為全球新品發布、前沿技術展示的重要窗口。近期落成的“虹橋海外中心法務區”更具里程碑意義,該區域整合60余家涵蓋國際仲裁、跨境合規、知識產權保護的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組建由千余名專業律師構成的人才庫,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為企業出海提供從投資盡調、合同談判到糾紛解決的全周期法治保障,有效解決企業跨境經營的法律壁壘。虹橋推動跨境電商發展,拓展線上渠道,助力中企開拓國際消費市場。
25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不僅是數字的積累,更象征著一個巨大的機遇磁場。這相當于35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空間里,即將搭建起連接世界與中國的貿易橋梁。隨著簽約工作的持續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再一次展覽規模將再創新高。各國企業踴躍參與的背后,是對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強大消費潛力以及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近年來,中國持續深化變革和開放,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為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保駕護航,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與誠意。虹橋組織企業赴港交流,參加國際論壇,學習經驗促進中企國際化發展。江蘇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熱線
虹橋交通樞紐升級,2024 年客流量 4.38 億人次,多條線路開通提升運輸力。江蘇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熱線
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的前身,是廣為人知的虹橋商務區。回溯其發展脈絡,這座承載著上海乃至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重要使命的區域,在時代浪潮中逐步崛起,其發展歷程充滿了戰略智慧與奮斗印記。嚴格說來,商務區的建設可追溯至2005年。彼時,上海正著眼于打造高級綜合交通樞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與國際化戰略布局夯實基礎,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這項宏大的工程堪稱交通建設領域的“超級拼圖”,建設者們克服了地質條件復雜、多交通方式銜接難度大等重重困難,將鐵路、磁浮、航空、地鐵、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高效整合。經過四年的日夜奮戰,在2009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前夕,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宣告建成。它不僅實現了鐵路、航空等多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更以日均數百萬的客流吞吐能力,成為了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門戶,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江蘇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