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貯技術在將玉米秸稈制作成粗飼料時,應用原理為選擇收獲玉米作物中具有部分青綠或者保持全部青綠的秸稈,使用科學方法將其長期保存,采取加工秸稈技術保留其中養分,軟化秸稈質地,提升秸稈適口性和芳香氣味,進而在飼喂牛羊時,大幅度提升牛羊禁食欲望。
目前比較常見的玉米青貯技術有堆貯、包貯、窖貯3種,任何一種青貯技術的選擇和應用,都應全面把握技術要點,方可獲取成功效果。在具體實踐中,從以下方面加強注意:
首先,重視加工原料的工作。此過程控制秸稈切段長度在2~3cm,注意含水量達標,控制在65%~75%含水量即可,當材料存在過高、高低含水量問題時,均容易對青貯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注意糖分含量達標,控制在2%以上即可,保證給繁殖乳酸菌環節帶來充足可靠養分。
其次,做好裝填工作。此過程遵循快速裝料、邊壓實邊裝料的基本原則,將角落和邊緣的空氣全部排出,創造良好厭氧條件,結束裝填工序后,及時采取密封處理措施,檢查有無漏氣漏水現象,加強青貯期間的各項日常檢查、管理和維護工作,通常情況下發酵時間約45天。
黃貯技術具有推廣容易、成本不高、操作簡單便捷等優勢,玉米秸稈采取黃貯技術處理后,具有良好適口性和酸香味,質地更加柔軟,能夠提升飼料利用價值和利用率,一般情況下能達到超過90%的飼料利用率,在促進采食量提升方面也有很大積極作用。
玉米秸稈進行黃貯處理制作成粗飼料的過程,避免了污染環境問題,縮小了飼料存儲空間,節省牛養殖過程的成本,提升了養殖效益。適宜對玉米秸稈進行黃貯的時間為玉米蠟熟階段,在具體操作時把握以下技術要點:
首先,收獲時間為玉米植株下部具有 6 片左右枯葉時進行,避免收獲過程損失原料內水分,遵循邊貯邊收的基本原則,加工玉米秸稈,控制切段長度在 1~2 cm 之間,為后期壓實提供便利條件,在窖內裝入切短的秸稈原料,完成一層裝填后立即進行水分補充,控制65%~75%含水量即可,保證層層壓實,將玉米面適量加入其中,達到增加糖分比重目的。
其次,密封處理應完成裝填后立即開展,四周密封嚴實,將排水溝挖設在四周,避免深入雨水影響黃貯質量,整個黃貯期間檢查要頻繁,及時發現漏氣現象采取修補處理措施,開窖使用的時間通常在4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