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吉林自然湖局公司漁業生產傳喜報,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實現了池沼公魚以投放苗種的方式來進行移植,有效提高了養殖成功率。
池沼公魚屬我國經濟價值較高的冷水性魚類,具有清香的黃瓜味,故又稱之為黃瓜魚。平時棲息于水溫較低、水質清澈的江口咸淡水區或者是大江的下游水域中,對水質污染比較敏感,具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整體可食等特點,系上等佳品,并有較高的出口創匯價值,是出口日本、韓國的主要創匯水產品。
一般來說,池沼公魚在大水面湖泊、水庫常采用投放受精卵的增殖方式,但由于受精卵可能受到水域其他魚類、鳥類啄食、沉底缺氧和缺乏水流刺激等因素影響,孵化率降低,導致產量連年下降。為早日實現池沼公魚大水面人工繁殖, 吉林自然湖公司組織技術人員針對池沼公魚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育苗實驗開展技術攻關,通過實地勘察、反復試驗,逐步探索出適合 吉林自然湖水域池沼公魚人工繁殖的方法,通過采用“腹部采卵法”“濕法授精”“脫黏技術”“懸浮式曝氣孵化箱遮光孵化”等繁殖方法,成功出苗約2000萬尾,均達到投放標準。
此次池沼公魚人工繁殖育苗的成功,標志著 吉林自然湖局公司在魚類增殖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未來, 吉林自然湖公司將不斷開展技術創新,以實際行動踐行集團文化核心價值觀,努力為水庫綠水青山,及漁業板塊發展做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