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海水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技術難點 集成國內外先進水處理技術,創新海水養殖水處理新模式、新技術,開發“經濟(造價低)、實用(滿足生產功能要求)、好用(生產管理方便)”,能夠滿足不同用戶、不同養殖對象生產需求的設施設備。研究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關鍵生產技術 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密度脅迫作用會引起動物機體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研究養殖對象在高密度環境下的適應機制,掌握養殖和育苗生產中的適當放養密度。
近些年來,隨著水產養殖塘租、魚種、藥費、刮魚人工等費用的增加,使得養殖成本的大大提高,很多水產養殖戶為了降低成本,便開始加大放養密度。高密度養殖能夠帶來更高收益的同時也帶來難以解決的危害,很多水產養殖戶都不同程度上出現了養殖池亞*酸鹽過高的現象。養殖池亞*酸鹽過高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例如:造成魚黑鰓、鰓腫、爛鰓,嚴重時大量死魚;增氧不夠或天氣差時,魚容易缺氧浮頭;導致魚吃料變差,且容易出現腸炎;刮魚時容易出現“白身”、“燒尾”、“硬骨”等問題。而高密度養殖會增加處理亞*酸鹽的難度,很多養殖戶連潑2-3次降亞*酸鹽藥都不見效果。
循環水養殖系統作為一種新型養殖模式,通過一系列水處理單元將養殖池中產生的殘餌糞便、氨氮(TAN)、亞硝(xiao)酸鹽氮(NO2–N)等有害污染物加以去除,凈化養殖水體環境為目的,利用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去除CO2、消毒、增氧、調溫等處理將凈化后的水體重新輸入養殖池的過程。其不僅可以解決水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還可以為養殖生物提供穩定可靠、舒適優質的生活環境,為高密度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