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產養殖行業里,苗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質量好的苗種對于水產養殖來說已經成功了一半。所以今天來聊一下影響苗種質量的因素之一寄生蟲,寄生蟲的種類有很多,大部分的寄生蟲都是依附在魚的鰓部位置,從而引起鰓部疾病發生,*終導致死亡。寄生蟲對于魚苗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它不像病毒那樣爆發性引起大規模死亡,它更像是潛移默化的進行破壞。寄生蟲引發的病狀是很難發現的,肉眼是很難看出來的,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發現。
養殖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技術手段代替不了管理,只能使管理更加的量化和程序化,降低了人為的不利因素,但同樣也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與其說是在談投資新的技術手段,不如說投資的是新的生產和管理理念。所以不要糾結在養殖系統上面,而要更關注管理。循環水養殖失敗的案例也有很多。魚的成活率太低或者全軍覆沒,只有不到10%是系統本身的原因,其余90%以上全都是管理不當和操作失誤造成的,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
在藻類生長所需的大量元素中,磷、氮通常是水體浮游植物增長的限制性因子,總氮大于1.2毫克/升、總磷大于0.11毫克/升時水體開始富營養化,在淡水中當總磷小于0.1毫克/升時藻類生長發展為磷限制。而過高的磷輸入如總磷為1.65毫克/升,并不能促進藻類生長。要培養出養殖所需要的有益藻、抑制藍藻、裸藻等有害藻,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一些化學指標,總堿度、硬度、鹽度、氮、磷、碳以及微量元素鈣、鐵、錳、鋅等有可能成為限制性因子的指標。池塘中的有機質含量可通過檢測水中有機耗氧量得知,水中有機質含量高,氮磷的含量也會高,在降氨氮同時可以降低水體有機質含量。